認識脂肪肝:成因、症狀與風險
脂肪肝是指肝臟內脂肪堆積過多,超過肝臟重量的5%。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常見,主要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。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:肥胖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過量飲酒等。其中,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最為普遍,約佔香港成年人口的20-30%。
脂肪肝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這也是它被稱為「沉默殺手」的原因。隨著病情發展,患者可能會出現疲勞、右上腹不適、食慾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。值得注意的是,脂肪肝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發展為脂肪性肝炎、肝纖維化,甚至肝硬化和肝癌。
以下人群屬於脂肪肝高風險群:
- 體重超標或肥胖者(BMI≥23)
- 糖尿病患者
- 長期飲酒者
- 有代謝症候群者
- 有脂肪肝家族病史者
脂肪肝檢查的重要性:早期診斷,預防肝硬化、肝癌
定期進行脂肪肝檢查至關重要,因為早期發現可以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完全逆轉病情。香港肝臟基金會的數據顯示,約40%的脂肪肝患者會在10-15年內發展為脂肪性肝炎,其中又有15-25%會進展為肝硬化。而一旦發展為肝硬化,每年有2-3%的風險轉變為肝癌。
肝膽超聲波作為最常用的脂肪肝檢查工具,能夠有效檢測肝臟脂肪含量。超聲波檢查肝臟具有無創、無輻射、價格相對低廉等優點,是篩查脂肪肝的首選方法。通過定期檢查,醫生可以評估脂肪肝的嚴重程度,並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除了診斷價值外,脂肪肝檢查還能:
- 評估肝臟損傷程度
- 監測治療效果
- 預測疾病進展風險
- 及早發現併發症
脂肪肝檢查項目詳解
腹部超音波:原理、優缺點、費用範圍
肝膽超聲波是利用高頻聲波探測肝臟組織的影像學檢查。當超聲波遇到脂肪組織時會產生特殊回波,醫生可據此判斷脂肪堆積程度。這種超聲波檢查肝臟的方法安全、無痛,檢查過程約需15-20分鐘。
優點:
- 無創傷、無輻射
- 檢查時間短
- 可同時檢查其他腹部器官
- 價格相對便宜(香港公立醫院約HK$500-800,私立醫院HK$1,000-2,000)
缺點:
- 對輕度脂肪肝敏感度較低
- 無法準確評估肝纖維化程度
- 檢查結果受操作者經驗影響
血液檢查:肝功能指標(ALT、AST、GGT)、血脂、血糖、病毒性肝炎篩檢,費用範圍
血液檢查是評估肝臟健康的重要輔助手段。常規肝功能檢查包括ALT、AST、GGT等酶指標,這些指標升高往往提示肝細胞損傷。此外,血脂(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)、血糖檢測有助於評估代謝狀況,而病毒性肝炎篩檢則可排除其他肝病原因。
香港常見的肝功能血液檢查費用:
檢查項目 | 公立醫院費用 | 私立醫院費用 |
---|---|---|
基礎肝功能檢查 | HK$200-400 | HK$500-800 |
完整代謝檢查 | HK$400-600 | HK$800-1,200 |
肝炎病毒篩檢 | HK$300-500 | HK$600-1,000 |
肝臟彈性成像(FibroScan):原理、適用對象、費用範圍
FibroScan是一種新型無創檢查,通過測量肝臟硬度來評估纖維化程度。它特別適用於中重度脂肪肝患者,或超聲波檢查發現異常需要進一步評估者。檢查過程類似超聲波,但能提供更準確的纖維化分期。
香港FibroScan檢查費用約HK$1,500-3,000,通常需在專科診所或大型醫院進行。
肝臟穿刺活檢:適用對象、風險、費用範圍
肝穿刺是診斷脂肪肝和評估肝損傷程度的金標準,但因屬侵入性檢查,通常僅在非侵入性檢查結果不明確時使用。檢查風險包括出血、感染等,發生率約0.1-0.3%。
香港肝穿刺費用約HK$8,000-15,000,需住院觀察1-2天。
其他影像檢查(CT、MRI):適用對象、費用範圍
CT和MRI可提供更詳細的肝臟影像,但價格昂貴且可能有輻射(CT),通常用於排除其他肝臟疾病或評估併發症。CT檢查費用約HK$3,000-6,000,MRI約HK$5,000-10,000。
各醫療院所脂肪肝檢查費用比較
香港不同醫療機構的脂肪肝檢查費用差異較大:
檢查項目 | 公立醫院 | 私立醫院 | 健檢中心 |
---|---|---|---|
肝膽超聲波 | HK$500-800 | HK$1,000-2,000 | HK$800-1,500 |
基礎肝功能檢查 | HK$200-400 | HK$500-800 | HK$400-700 |
FibroScan | HK$1,500-2,000 | HK$2,500-3,000 | HK$2,000-2,800 |
綜合肝臟檢查套餐 | HK$1,000-1,500 | HK$2,500-4,000 | HK$2,000-3,500 |
公立醫院價格較低但輪候時間長,私立醫院和健檢中心服務更快捷但費用較高。選擇檢查套餐時,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和預算綜合考慮。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脂肪肝檢查?
選擇脂肪肝檢查項目應考慮以下因素:
- 年齡:40歲以上建議定期檢查
- 健康狀況:肥胖、糖尿病等高風險人群應更頻繁檢查
- 家族病史:有肝病家族史者應重視檢查
- 檢查目的:篩查、診斷或監測治療效果
一般建議:
- 低風險人群:每2-3年一次肝膽超聲波+肝功能檢查
- 中風險人群:每年一次超聲波檢查肝臟+完整代謝檢查
- 高風險人群:每6-12個月檢查,必要時加做FibroScan
最重要的是諮詢肝膽專科醫生,根據個人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檢查方案。
脂肪肝檢查後的飲食與生活調整建議
若檢查發現脂肪肝,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:
- 飲食調整: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攝入,增加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
- 運動: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
- 體重管理:減輕5-10%體重可顯著改善脂肪肝
- 戒酒:完全戒酒或嚴格限制酒精攝入
- 控制血糖和血脂: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
香港衛生署建議的護肝飲食原則:
- 每天至少2份蔬菜和2份水果
- 選擇全穀類而非精製穀物
- 限制紅肉攝入,多選魚類和豆類
- 使用健康油脂如橄欖油
- 避免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
定期檢查,及早發現,積極治療,遠離脂肪肝威脅
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疾病,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和積極干預。通過合理的脂肪肝檢查策略,配合健康生活方式,大多數脂肪肝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逆轉。香港作為生活節奏快、飲食西化的城市,脂肪肝患病率居高不下,更應重視肝臟健康檢查。
記住,一次簡單的肝膽超聲波檢查可能挽救你的肝臟健康。建議30歲以上成年人,特別是有風險因素者,定期進行脂肪肝檢查,為肝臟健康把關。